7月1日,记者请一位银行理财师来点评上半年理财产品的运作情况时,他用“忐忑”二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对于银行的大部分理财产品来说,在外部市场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替投资者赚到高收益的产品凤毛麟角,2008年“年中考试”的成绩单并不理想。
打新股类:没落的“贵族”
收益不如存款
2007年,打新股类理财产品称得上是理财市场上的新贵,平均15%的收益让投资者心情愉悦。2008年年初,各家银行争相发行打新股类理财产品,最多的一月市场新发40多款,预期收益大多在10%左右。没想到的是,新股上市首日溢价率大幅下降及新股的陆续破发,“贵族”半年后就沦落了。
6月25日,某银行公布一款3月期打新股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为2.94%,这一收益水平甚至低于银行3个月定期存款利率3.33%。在一家银行公布的今年上半年九款新股申购类产品中,年化收益最高也只有4%。记者在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采访时发现,该行竟有个别产品扣除各项费用后收益为负,投资者反应强烈。
■下半年展望:受收益率大幅下降的影响,除5月份有两款外,6月份以来各家银行已无新发打新股类理财产品,市场上正在运作的多为去年年底和今年上半年发行的产品。建设银行理财规划师郑新钢认为,如果新股申购制度进行改革,该类产品不排除遭遇退市的命运。对于投资者来说,该类产品避开为妙。
QDII产品:受困的渔夫
大多持续亏损
出海的渔夫被困在了海外,用这句话来形容出海投资的银行类QDII产品再贴切不过。去年年底,多家银行打着抄底海外市场的旗号,募集资金出海投资,但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海外市场持续调整,绝大多数产品和1元净值说了“再见”。今年上半年,中资银行QDII产品几乎全军覆没,部分产品在上半年跌幅超过20%,个别产品运作至今累计跌幅已超过40%。
不过,在众多亏损的QDII类产品中,也有少数银行的产品获得了正收益,以交通银行一款叫做“澳视群雄”的QDII产品为例,上半年派发了平均16%年收益的高息。
■下半年展望:建设银行理财规划师彭渤认为,在全球市场均下跌的情况下,QDII类产品的投资机会明显减少。投资该类产品要做好中长期准备,并进行资产配置组合,不能要求短期获利。选择产品时,谨慎再谨慎。
FOF产品:基金双胞胎
难逃股市魔掌
今年上半年市场上运作的基金组合即FOF类理财产品超过20款。虽然与股市腰斩相比,银行基金组合理财产品的损失幅度要小,但对于想通过理财获得正向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基金组合类理财产品的表现情况显然让人大失所望??净值均出现负增长,跌幅从20%到5%不等。其中,成立期限一年以上的产品和今年4月以来新成立的产品损失幅度较小,部分产品仍有超过10%的累计收益。
■下半年展望:相对于基金来说,银行基金组合类产品的抗风险能力较强,能根据市场情况对基金产品进行筛选,并进行动态调整以抵御风险。工商银行理财规划师陈铁刚认为,由于上半年市场调整幅度较深,下半年市场走势不是很悲观,结构性机会将大量存在,该类产品有望获得一定正收益,适合有一定抗风险能力但又不愿直接参与市场的投资者购买。
信托理财:新兴的中介
市场惟一亮点
信托类理财产品或许是银行惟一值得炫耀的产品了,今年上半年,受从紧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放贷规模受限,通过信托理财产品从市民手中募集资金放给企业,成就了银行、企业、投资者的三赢。今年上半年,银行信托类理财产品发行的数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尤其是4、5月份以来,信托产品成为市场绝对主角。从收益情况来看,最近到期的3月期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在6%左右,新发半年期或1年期产品的年化收益超过7%。
■下半年展望:郑新钢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改变,该类产品的收益就能有所保证。但近期银监会叫停了信托项目中银行的贷款担保,对投资者而言,信托类理财产品的风险无疑有所增加,因此投资者在挑选该类产品时,必须看准它的标的物,挑选信用等级高的才能获得稳妥收益。本报记者 刘洋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