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金、炒股票、购黄金、投保险,很多投资者都是抱着美好的意愿开始,但最后可能会落下一身伤疼。“都说得那么好,我怎么没赚到钱呢?”仔细审视,或是被误导,或是自己有误解,你可能走进了理财的第 N个误区
误区一:保险是银行储蓄的替代品
2006年,退休的老张到银行办理业务时,某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热情向他推荐一款万能险,称公司为答谢老客户,特设了一种储蓄型的终生寿险,每份每年只需交5000元,连续交3年便可自由存取,此险种的性质类似于储蓄并有高额利息。
但前几天,这家保险公司突然派了两名业务员对老张进行上门回访并告诉他,近期公司接到很多投诉,所以派他们上门解释该保险的真实内容。同时他们还告诉老张必须连续投保10年才能拿回本金,中途退保损失很大。
分析:如今,一些保险业务员为了得到业务佣金,常常误导消费者投保并不适合自己的险种,老张正是属于此种类型。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到银行办理保险业务,他们应该清楚,其一,银行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仍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银行只是代理销售机构;其二,购买银行保险产品时要着重了解它的保险功能,不宜将银行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进行简单、片面的比较,更不能把它作为银行储蓄的替代品。
对策:首先,投保前应仔细阅读保险责任,了解准备购买的产品的保障范围是否能满足需要。对于期限较长、要分期缴纳保费的产品,需确认有足够、稳定的财力支付保费。其次,银行保险产品都规定有犹豫期(收到并书面签收保险单起的10日内)。在犹豫期内退保,可以取回全部已缴纳保费,保险公司仅扣除少量工本费。一旦错过了犹豫期,保险公司就会收取高额的退保费用,因此,建议投保者不要轻易退保,尤其是两年之内退保是最不合算的。如果在这期间,由于种种原因一时缴不起保费,其投保人可以利用减额缴清。
误区二:预期收益率作为理财产品的标准
去年9月,家住广州五羊新城的王女士经过某股份制银行时,看到其门口挂着巨大的横幅:火热发售QDII产品,最高收益30%。王女士经不住诱惑,走进这家银行砸进去了10万元。但本月初,王女士从报纸上得知,有数家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她买的那款很不幸也在其列。王女士找到银行询问,工作人员告诉她,预期收益率是根据过往市场情况测算出来的,但不代表未来的实际收益率。
分析:按照银行监管部门的要求,除了银行储蓄以外,其他多数理财产品均要用“预期收益”来表示。但有些产品主要投资于稳妥型产品,所以实际收益基本等于预期收益。但不是所有的预期收益都能实现的,很多时候,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不相符。尤其是理财市场火爆时,很多银行将QDII、打新股等风险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比赛似地往上抬,以吸引投资者眼球。
对策: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一般有一个收益区间,比如4%~15%。某些银行在进行产品营销宣传时便直接说“最高收益15%”,以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其实这种高收益仅是一种可能性而已,要真正达到这一收益水平并不容易,如果产品的运作水平得不到保证,那么“最高收益”就成了空话。比如,在新股发行数量减少、中签率较低的情况下,“打新股”理财产品实现最高收益的可能性极小。所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不要只看“最高收益”,还应对投资的方向进行分析,并且要留意“最低收益”是多少。
误区三:买金首饰当黄金投资
最近,小刘到香港出差,一口气买了好几条铂金项链和其他金首饰,分别送给妈妈、妻子还有姐姐。除了向亲人表达自己的一番心意,小刘还有另一层打算:不赚钱咱就拿金子压箱底留给孩子,这玩意可是睡觉了都让人安心的硬通货。
分析:有关通货膨胀的预期再一次燃起了老百姓对黄金投资的热情。相比于其他投资理财方式,黄金投资成了时下百姓预防通货膨胀风险的“避风港”。于是“黄金首饰热、金条脱销”等词汇频频出现。但说起黄金投资,很多老百姓最先想到的是购买金饰品。
事实上,装饰性实物金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投资性质。黄金饰品变现出售时,即使是全新的饰品,也只能按照二手饰品来对待。同时,其加工成本带来的较高溢价以及回购不便而导致的流动性欠佳,投资者购买此类实物金并不能充分享受金价上涨带来的收益。
对策:当前我们通称的黄金投资主要是指实金投资和纸黄金等。其中,实金投资是指买卖金条、金币等,虽然有时也仅是记账,并不提取实物。纸黄金则以账面记录为主,通常并不和实物打交道。
真正作为投资性的金条应当是通过交易所、银行、经纪人等出售按照规定标准制作的金条,其价格和交易所金价直接挂钩,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而且有适当的回购措施,购买者容易变现。
相对实物金,纸黄金交易更为方便快捷,交易成本也相对较低,获利空间更大。目前国内已有3家银行开办纸黄金业务,分别是中国银行的“黄金宝”,中国工商银行的“金行家”,中国建设银行的“账户金”。
误区四:基金净值越低风险越小
谢老师2006年退休后,在家开始玩起了股票,还买了一些基金。他买基金有一个特点:只买新基金,不买老基金。谢老师认为,新基金比较“便宜”,买的份额又多,赚钱多;老基金净值高,“太贵”了。同时,他还有一个特点:一旦感觉手中基金净值过高,就认为没有上涨空间了,赶紧赎回另买新基金。
分析:净值恐高是典型的“菜鸟基民”心态。相当多的投资者只有当银行推出新基金时才购买,有些人甚至为了买新基金,把收益良好的基金卖了,这是典型的盲目投资行为。事实上,基金净值的含义与股票价格不同,基金净值代表相应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反映了基金资产的市场价值。投资基金收益的高低与买入时基金净值高低并无直接关系,真正影响投资者收益的是该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
对策:在相同的情况下,基金净值高说明该只基金投资收益高,基金公司管理水平优异,以及基金经理投资能力强的表现。其实基金是不存在净值上限的问题,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表现优异的基金会不断地创造出基金净值的新高,如果因为净值高就不买?投资者会损失十分宝贵的投资机会。
【编辑推荐阅读】 播下龙种收获跳蚤 银行理财"零收益"产品逐个评 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风波愈演愈烈。涉及零收益和亏损严重的银行名单也越拉越长...... 完整购买保险的5大环节 与代理人周旋必备课程 代理人、银行、邮局、保险经纪、保险代理公司,还有网络保险店铺等,这五花八门的保险购买渠道,你会选择哪一样呢...... [规划]结合自己实际情况 理财只做自己熟悉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财故事,虽然林锋先生的创富和财富保值之路并不是人人可以复制,但是他理财的思路却是可以参考的...... |
更多精彩就在我家理财社区!
欢迎进入基金天下、黄金万两、银行大观园、保险E族、汇市弄潮分享网友理财心得!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