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监会基金监管部统计,截至今年9月21日,我国基金资产总值达到30228亿元。
不过,对于基民而言,另一组与“明星基金经理”出走有关的数字却更加触目惊心。
截至2007年6月底,共有28家基金管理公司的54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60只基金。
肖华、江晖、王贵文、吕俊、李学文……当公募基金规模从年初的1万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的时候,这些曾经的明星公募基金经理却只将背影留给了我们,奔向充满更多诱惑和挑战的私募基金。
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成潮流
9月27日,国庆长假前倒数第二个交易日,华夏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王志华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华夏蓝筹核心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
至此,9月份,基金经理变更的人数超过了15人。算上此前七八两月,10月前,有近百名公募基金经理抽身而去。而有统计显示,2006年内共有130只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动公告,其中104只属于原有基金经理离职,占基金总数的33.88%。
基金业在经历了大规模赎回、“老鼠仓”丑闻在内的种种考验之后,愈演愈烈的公募基金经理“跳槽”热潮,又成为横在年轻的中国基金业面前的一道坎儿。更为主要的是,这些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很多都选择了同一个战场:私募。
9月15日,景顺长城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投资总监、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和内需增长贰号的基金经理李学文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同意李学文不再担任内需增长基金和内需增长贰号基金经理职务。
至此,李学文成为继肖华、江晖、闵昱、王贵文和吕俊之后又一位离开公募基金业的知名基金经理。
2006年,原博时价值增长基金经理肖华、长盛投资总监闵昱、建信基金研究总监蒋彤等离开公募加入私募行业。今年8月,原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的基金经理吕俊也宣告辞职。李学文的离开再次引发了基金业界的“八级地震”,并将公募基金的人才流失问题推向高峰。
这些在高档写字楼上班,手拿百万年薪,足以称为金领的基金经理们为何选择了离开?
[1] [2] [3] [4] [5] [6] [下一页] |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