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央行宣布于19日起分别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至此,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过去的2.25%调高到2.52%。
“2.52%”意味着什么?
“保险业自1999年将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调整到2.5%以后,直至今天都没有进行过任何调整。 然而从1999年到今天,央行已经数次运用利率工具调控宏观经济。如今,央行的官定利率已经达到2.52%,比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高了0.02个百分点。这一数字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保险相对于存款的优势在逐步丧失,保险产品即将面临被其它金融理财产品‘挤出’市场的尴尬境地。”某保险业内资深人士如是说。
对于这一观点,有的学者则持异议:“保险的功能归根结底在于保障而非投资,因而利率的变化对于保险的影响应当不会很显著。毕竟,消费者购买保险的目的在于寻求保障而非投资获利。”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简单分析一下保费收入的构成结构便可以得出结论。从整个保险市场的保费收入来看,单纯的保障型保险产品保费收入占比非常低。相反,储蓄和投资型产品的保费收入占比却比较高。如此结构说明至少目前大多数消费者购买保险不仅仅是出于寻求保障的动机,在更多时候他们谋求的是保险的理财功能。因而,有专家称,“直接承保业务对利率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对于传统寿险产品更是如此。”
承保业务面临“海水”挑战
加息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利息的升高会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
“高利率使得低利率寿险产品的吸引力降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客户需要寿险公司提供更高回报的产品。与此同时,由于加息后的市场利率将随着官定利率的上升而上升,这使得金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有所提高。”理财专家的如上观点使我们似乎可以断定,在消费者需要高回报的产品和市场上其它金融理财产品收益率提升的双重压力下,传统的储蓄型保险产品正在面临一场“要么调高预定利率,要么降低保费”的两难选择。
对于以2.25%为保底利率的分红险产品而言,状况似乎也并不乐观。过去几年,分红险的收益率都维持在3.5%至4%之间。如今央行加息后,消费者的投资收益预期将有所提高,加之市场上其它金融理财产品的竞争,分红型保险产品也很有可能面临逐渐萎缩的市场前景。
投资收益或将“红红火火”
谈及此次加息对保险投资的影响,业内人士的看法并没有过多的出入。他们普遍认为,加息对于保险投资总体而言是利好消息。
由于保险资金运用更多地投入到了固定收益类的产品中,因而对于增量投资,也就是新的投资而言,加息是件好事,可以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收益。对于存量投资而言,因为保险资产中的资产匹配管理,老的资金已经按照预定计划投出去了,因而影响不大。
尽管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保险投资收益,但是诸多人士也表示此次加息将“影响我们的短期投资策略,尤其是资产配置,但是影响力度有多大,还有待于观察市场进一步的反应。”
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正阳告诉记者:股市对利率反应最为灵敏,本次加息将不可避免对股市带来冲击。央行加息在短期内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是利空消息,尽管今天的股指有所上涨,但是遇到加息冲击,短期内预计还会继续下探。然而从长期来说,央行加息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尚不明朗。
对于债市对此次加息的反应,陈正阳认为,“债市肯定会下跌,中国目前进入了一个加息周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债市有进一步下跌的趋势。对于债券投资仓位比较轻的保险公司而言,应该算是个利好消息,可以买到更便宜、到期收益率更高的债券。”
“加息必然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抑制消费,大部分行业的预期利润都会有所下降,因而企业会增加控制成本的力度。这一点也许会间接影响企业年金的业务运作。由于加息,客户对于投资收益的预期将提高,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们投资收益的压力。”陈正阳如是说。 (责任编辑:聂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