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工行和中行首期QDII产品的推出,境内投资者资金终于和境外投资通道对接。
与传统理财业务相比,代客境外理财更具优势,投资者可用人民币直接购汇,委托银行进行境外投资,到期后再将本金和收益结汇成人民币。 另外,银行也会对投资者资金进行境外投资,并将资金委托第三方托管,属于资产管理关系,这将大大降低投资款被挪用的风险,金融机构的中介角色被凸显出来。
当然,也正是由于金融机构在代客境外理财中更多扮演“中介角色”,投资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也将由客户承担。
毋庸讳言,在当下汇率环境下,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汇率风险是所有QDII产品无法回避的风险。以目前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锁定半年期境外理财产品资金汇率风险的成本可能需要付出2%左右的成本。
这意味着,投资者获得的境外理财产品收益率需要减去2%,减去2%后的境外理财产品收益率无疑大打折扣。
管理费用方面,投资者也要付出一定费用,以工行首期半年期的QDII产品为例,销售管理费为0.3%,半年托管费为0.1%的,投资者必须付出0.4%的成本。
另外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机会成本,随着央行票据利率持续走高,投资于境内货币市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也在2.8%左右,而这些人民币理财产品几乎是无风险收益。
这也意味着,只有当境外投资的半年期实际收益率至少达到2.8%以上,才被证明是有效投资。
投资者要考虑的风险还有信用风险,工行代客境外理财计划说明书就明确指出:“投资者需要考虑承担结构性票据发行体到期日不能支付本息的信用风险。但本票据发行人标准普尔信用评级为AA级,到目前为止,从未出现过信用违约事件。”
此外,人民币境外理财产品还与传统的外汇理财产品一样,将面临市场风险,也就是所挂钩利率、汇率,以及所购买的票据、国债等产品市场波动的风险。
通过上述风险考量,以半年期境外理财产品为例,其名义收益率至少要达到5%以上才能算勉强保本,这对于商业银行无疑是有难度的。因为根据中国银监会的规定,商业银行的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投资范围被限定为具有固定收益性质的债券、票据和结构性产品,而不能直接投资于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商品衍生类产品和BBB级以下的债券,在投资产品风险受到控制的同时,投资产品的收益也受到了限制。
从目前已推出QDII产品的银行来看,并没有出现银行预期的销售状况,这里面固然有投资者对QDII产品陌生的因素,但很大程度上也和汇率风险降低QDII产品预期收益率有关。
当然,“风物长宜放眼量”。从长期看,QDII产品还是具有吸引力的,毕竟用人民币就可以投资收益相对较高的境外投资产品,而境外确实也有部分固定收益性质债券有着较高收益率的。
一位外资银行理财产品主管就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人民币是否一直维持现在的升值预期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另外,境外代客理财产品的期限也可以更短,这可以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责任编辑:姜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