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理财档案
家庭成员:本人28岁,现在长沙某公司工作,月收入4000元;爱人在湘潭某国企工作,月收入800元,有父母两人需赡养(均为55岁,母亲有冠心病,父亲身体尚可,两人退休工资每月共1200元)和一女儿需抚养(4个月)。
家庭资产:在长沙有一套价值12万元的62平方米商品房,而且是和父母同住,所以比较拥挤;在湘潭还有一套价值8万元的90平方米商品房;此外,父母在湘潭也有一套价值3万元的50平方米房改房(空闲)。
金融资产:定期存款5万元,拟上市公司股票3000股(每股1元),年分红收益约为10%。五年期凭证式国债2万元(10月20日购买)。
家庭支出:月平均开支在2100元左右,父母的伙食费从他们退休工资中另支,每月约400元。
保险情况:本人享受医保、社保,老公、父母有社保、无医保、无医疗费用报销。全家人没有购买任何商业保险。
理财目标:父母逐渐年迈,如何买保险防范家庭成员出现重大疾病导致家庭经济拮据的风险,除开风险太高的炒股投资方式,想进行保值性投资,比如购买二手房出租不知可否?该如何筹备宝宝的教育费用?长沙 刘女士
理财建议一
省建行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师 何璐璐
家庭成员两地分居导致家庭额外支出增多,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住在一起,把各自的开销予以合并。
综合分析:
这是一个两地分居家庭的理财规划,这种家庭的财务特征是由于各自有一个家,使得原本只要一份住房、水、电、煤气等开销重复支出,再加上交通和通讯费用的支出,家庭的额外负担加重。如果要压缩这部分开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夫妻两人住到一起,把各自为政的开销予以合并。
丈夫来长比较适宜
要解决因分居带来的家庭额外开支,无非是两条途径,一是刘女士到湘潭与丈夫共同生活;二是让她丈夫回长沙。以下将从理财角度出发分别就这两种情况做具体分析:
1.刘女士去湘潭工作
如果刘女士放弃目前的工作带小孩去湘潭与丈夫一起生活,按照她现在的收入水平,很难在湘潭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一旦刘女士的收入无法保障,家庭财务将陷入困境,即使压缩了因分居所带来的额外开销,但因刘女士4000元的月收入占家庭收入80%以上,收入来源减少,将导致家庭每月2100元的支出没有着落,正常的物质生活将无法维持。另外,还有一点,如果刘女士去湘潭的话,在长沙的父母将无人照顾。
2.丈夫来长沙工作
如果让丈夫回长沙,最难割舍的是国营企业的工作,但从家庭财务的角度来看,即使丈夫来长沙后短期内找不到工作家庭收入减少800元,但其仅仅占家庭总收入的17%左右,由于减少了因分居带来的重复支出,家庭生活水平不至于大幅下降。何况,来省会城市找工作可能对丈夫的事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一家人团聚后,对老人和小孩照顾可更全面。父母年纪也不是很大,住在一起还可适当地看护小孩,减轻年轻夫妇的负担,使他们有着充沛的精力学习和工作,提高晋升的机会。只是采用这一方案须考虑将三套住房出售,并在长沙购买一套大一点的住房,解决住房拥挤的问题。
存款组合“以小博大”
在金融投资时,刘女士可选择几种投资工具,搭配组合“以小博大”。
目前,刘女士的金融资产基本上是银行存款,虽安全性高,但收益性相对较低。可考虑搭配投资,分散风险,提高收益。具体可将5万元定期存款作如下投资:保留1万元作短期定期存款,2万元投资高收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2万元投资混合型基金或者股票型基金。每月的节余可定期定额申购混合型基金,长期投资作为女儿的教育基金。
加息之后,股市会受到一定影响,许多开放式基金的净值也会随之下跌,在这种情况下,购买开放式基金可以减少投资成本。建议可以选择基金净值相对稳定、基金累计净值较高的绩优基金;如果有短期投资意向,也可以购买货币基金,这种基金像活期存款一样方便,没有各种费用,收益高于银行加息后的同期银行储蓄,具有一定投资价值。
保障首选医疗保险
刘女士家庭目前处于家庭形成期,理财的首要目标是规避家庭成员的医疗保障和意外保障两大现实风险。刘女士和丈夫均应购买具有保证住院费用型医疗保险。建议刘女士和丈夫购买20万元保额的意外伤害保险,人寿保险方面刘女士可购买定期保障型寿险,保额20万-30万元,丈夫可以男性重大疾病为主,保额10万。由于父母均已55岁,已失去购买人寿保险大病医疗的机会,建议两位老人积极参加单位团体住院医疗保险和团体重大疾病保险(但母亲的冠心病为除外责任),这样可妥善分散家庭成员的意外风险、医疗费用支出风险。
至于女儿的保险计划应放在大人的保险以后,侧重点在保障和教育储蓄。
家庭保险资金总额应该控制在6000元/年以下,原则是“以最低的保费换取最高的人身保障”。
理财建议二
交通银行长沙分行理财师刘志梁
刘女士家庭在金融资产中积极投资比例太低,可考虑将定期存款转购基金,并将10月20日购买的国债办理提前兑付,改投其它投资产品。
综合分析:
刘女士一家的年收入7万多元,资产净值超过30万元,作为一个正处于成长期的年轻家庭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在其家庭的收入中,主动性(工资)占了98%,被动性(投资)收入目前仅为1400元,仅占家庭收入的1.9%,提高家庭资产的投资收益,加强被动性投入应当是该家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刘女士家庭资产储蓄的比例过高,投资过于保守,同时缺乏基本的家庭应急金。从保障方面来看目前家庭5口人中都缺乏保险,重点要考虑夫妻俩的保障问题。
为丈夫重新规划职业
从刘女士家庭情况来看,夫妻两地分居,丈夫在湘潭国企工作,月收入800元,并单独住一套房子,如果算上住房成本、来回交通费及与家人通话费,丈夫的收入几乎为负,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建议丈夫到长沙找一份工作,这样既可以与家人住在一起,增进与亲人的感情,同时又可以节约开支,获得更丰厚的待遇,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庭财务状况。
另外,如果丈夫回到长沙后,该5口之家同住一套62平方米的房子明显偏挤,从刘女士家庭资产情况分析,刘女士家庭有三套房子,但都面积偏小,并且一套闲置,应考虑将闲置房出租,别让资产空耗。建议将现在长沙所住房出售,用这笔钱作首付,再利用银行按揭贷款15万元购买一套价值25万元的房子,月供则可以利用湘潭两房子租金来完成。并适当利用银行贷款,享受目前并不算高的利率,有效改善家庭财务状况和生活环境。
定期存款转购基金
目前家庭资产中房地产资产已经占比为76%,因此刘女士要再投资二手房就会增加现金流的压力。建议刘女士将大部分的定期存款到期后用于购买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基金风险小,可随时赎回,年均收益率在2%-3%左右,并会随着加息而相应提高收益。
货币市场基金是以货币市场工具为主要的投资品种的,其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是以最近七日的收益折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会随着基金收益率的上升而自行调整。因此,与其把自己的储备资金存入定期存款,还不如选择货币市场基金,既能享受到储蓄的安全,又能享受到加息周期带来的灵活回报。
国债赶紧提前兑付
加息之后,财政部接着发布公告,宣布调整2004年凭证式(六期)国债的利率,加息后购买的国债,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3年期上调至3.37%,5年期上调至3.81%。而加息前售出的3年期国债仅为2.65%、5年期仅为3%,其中五年期和调整之后的利率差距高达0.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加息前、后购买的一万元国债的实际到期收益相差400元。建议将10月20日购买的五年期国债办理提前兑付,支付手续费10元。改投下一期国债。此外,在人民币进入持续加息预期的时刻,选择一年期短期产品也可及时享受加息后的较高收益。
定额积累教育费用
目前刘女士家庭每月可以节余3900元(丈夫回到长沙后将会更高),除掉每个月大约500元的保险费支出外,还可节余3400元,因此强制自己每月储蓄一笔钱将其作适当投资,积累教育费用。可考虑海富通精选、湘财合丰成长等基金推出定期定额认购方式基金,它要求客户每个月出一笔相同金额的钱(不低于200元)用于购买基金,这种方式既可约束自己开销,又可强制自己积蓄。建议每个月购买1000元海富通精选基金,按照每年5%的(2003年股票型基金的年均收益超过10%)收益计算,18年后,刘女士可得到一笔近33万元的教育费用,这笔钱完全可以满足小孩将来的教育费用。
家庭支柱早买保险
刘女士提出希望能够防止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出现重大疾病风险而导致财务风险。由于父母年龄问题在投资重大疾病险时要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具体分析。而作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刘女士则要及早考虑购买一些商业保险,相对来说,保险买得越早保费就会越低廉,建议刘女士购买一份保额10万的重疾险和一份保额50万的人身意外险,丈夫没有医保,因此要考虑购买一定份额的重疾险并附带一定的住院医疗和意外保险,年保费支出控制在5000—6000元之间比较合适。
保险建议
泰康人寿长沙公司保险顾问李险峰
刘女士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八成左右,是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者和经济支柱,在实施保险计划时应将刘女士作为主保险人进行综合家庭保险计划。
综合分析:
刘女士全家人没有购买任何商业保险,老公、父母也无医保、无医疗费用报销,女儿更无任何保险保障。以刘女士家庭的收支状况,建议其每年投入5000元左右购买一套综合保险计划,可以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弥补经济上的损失。
家庭支柱应为主险人
从家庭收入状况来看,刘女士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者,是全家的经济支柱,全家对其收入的依赖程度很大,在实施家庭保险理财计划时,刘女士可以自己作为主被保险人,侧重主被保险人投保占比,同时购买附加豁免身故及豁免失能保险,使家庭的保险保障更具有持久性。同时,建议主险的选择为5万-10万元保额的重大疾病保险。
险种搭配应符合需求
建议购买以刘女士为主保险的“一张保单保全家”综合保险计划。在投保时,注意各被保险的投保占比及险种合理搭配,尽可能完善保障需求。刘女士本人除投保重大疾病及身故、失能豁免外,与其家人还需适量地补充意外伤害及意外伤害医疗险。老公、父母均可适当补充津贴型的“个人住院医疗保险”,弥补无医保保障之需,还提供了高保额的重大疾病手术保障。